行业新闻返回

人口老龄化趋势下,未来“谁种地,怎么种”?

2021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,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 90199万人,占63.89%;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50979万人,占36.11%。与2010年相比,城镇人口增加23642万人,乡村人口减少16436万人,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4.21个百分点。

随着城镇化、工业化的加速推进,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离开土地,以老人和妇女儿童为主的留守队伍在农村人口中所占比例增高,加上新生代农民工“跳出农门”的愿望日益强烈,未来谁来种地、怎么种?未来的乡村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呢?这一串串的忧虑与疑问由此而来。

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,国家历来非常重视农业的发展,尤其现在面临人口老龄化、农村劳动力减少等挑战。因此,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助农惠农政策正在指向吸引人才、吸引资金往农业领域流入,比如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,大力实施乡村振兴,推进农业现代化信息化,智慧农业发展趋势日益明显,未来的农人、农业、乡村将会如何实现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发展,其实我们早就可以预测。

未来谁种地:新农人

谁是“新农人”?一方面是一批头脑聪明,擅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年轻人,他们把农业作为职业,“玩转”物联网、智能农机等智慧农业技术,成为发展智慧农业服务的“新主人”;另一方面,是合作社、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。新型经营主体立足自身实际,专攻耕种收等细分领域,是发展智慧农业的生力军。

农业人口减少与之伴随的是,各地正在蓬勃发展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。龙头企业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、农产品行业协会等,不仅促进了农业科技的推广,助推了耕作技术进步,更延长了农业产业链,增强了农民在市场中的议价权,提升了农业比较效益,从而将生产要素源源不断地引向农业。

未来如何种地:新农具

点开屏幕,卫星“眨眨眼”,地块分布、苗情长势立马就一清二楚。传感器实时收集湿度、温度等信息,浓缩成一张张曲线图,号准脉“对症下药”。手指动一动,输入氮磷钾比重,不远处的配肥机隆隆作响……庄稼“缺什么补什么”,精细化耕种,未来的农业经营方式将更多地趋于科技化、自动化,可以省去大量的人工和劳力,并且能精准把握作物生长规律,实现增产增效。

· 物联网系统

农业生产物联控制系统基于物联网技术,通过各种无线传感器实时采集农业生产现场的光照、温度、湿度等参数及农产品的生长状况等信息,远程监控生产环境。将采集的参数和信息进行数字化转化后,实时传输网络平台进行汇合整合,利用农业专家智能系统按照农产品生长的各项指标要求,进行实时、定量、定位云计算处理,及时精确地遥控指定 农业设备自动开启或关闭,实现智能化、自动化农业生产过程。

· 水肥一体化

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浇水和施肥融为一体的农业新技术,具有省肥节水、省工省力、省时省电、增产高效的特点。与传统灌溉施肥措施相比:水肥一体化技术能够提高水肥利用率,保证水分、养分均衡供应每棵作物,从而省水省肥,降低农药用量,使农产品更加安全。

· 病虫害遥感监测

病虫害是影响作物产量的直接因素,是世界各国的主要农业灾害之一。大规模的病虫害会给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。利用遥感监测技术跟追病虫害进展情况,有利于展开精准治理工作,做到及时发现、及时处理,也有利于早期防治。

· AI智能

AI图像识别能力与农业生产相结合,搭建状态智能判断、危险状况预警、资产快速盘点等应用,提高效率,降低风险。

未来的农产品:新农作

步入二十一世纪,人们的观念已经从“吃得饱”向“吃的好”、“吃得安全”上转变。在人们对于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的今天,农产品成为了被关注的重点。未来的农产品,是在科技智慧的保驾护航下,不施肥、不打药,温湿适宜,光照舒适,微风和煦,是在最适宜的环境中“健康”成长的农产品,不仅产量高,品质更是绿色健康。

未来的农产品也将“实名制”,每一件农产品在进入市场前会被贴上属于它的独一无二的身份标签,农产品的身份证就是它的溯源档案,透过溯源标签可以看到这件农产品从品种的选育,到播种、收获、加工、包装、销售等一系列的生产过程。这不仅可以让消费者吃得放心,而且有“身份证”的农产品也会更受欢迎,对于生产企业而言可以通过溯源营销,消费者扫码获得奖励、加入品牌私域社群等等。未来农产品的营销形式将花样层出,传统农业不再“传统”。

科技的发展和应用,将让传统农业得以从“靠天吃饭”向“靠技术吃饭”转变。中国是个农业大国,在政策支持下,科技将有力促进中国向农业强国迈进。

【来源:网络转载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