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业新闻返回
寒风凛凛冬意正浓,走进宁夏银川市兴庆区的锦绣丝路农业科技园,掀开温室大棚的门帘,一股暖意扑面而来,顺手摸向大棚后墙,就像摸到一整面热乎乎的“取暖器”。与传统日光温棚不同,这里的大棚冬季无须辅助加热,棚内气温就可达到5-10摄氏度,而“秘密”就来源于这堵墙。
“白天有阳光的时候,大棚后墙就吸热、储热,晚上气温下降,墙体就变成‘取暖器’给大棚散热、保温。”锦绣丝路农业科技园负责人王河说,有了这堵墙,即使在冬季连续阴天时段,室外零下20多摄氏度,室内也可达7摄氏度以上。
过去五年间,科技园与专业科研人员合作,将粉煤灰微发泡砼技术、外墙保温技术和相变储能技术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、新材料集中应用到温室大棚的设计建造中,经过多次升级改造,最终研发出具有良好保温储热性能的新型相变蓄热粉煤灰墙体,实现了在温室中高温吸热、低温放热的效果。
大棚内的黑色墙面就是新型相变蓄热粉煤灰墙体(新华社记者唐亚蒙 摄)
据了解,新型温室墙体中90%的原料是粉煤灰,是一种对工业固废的“变废为宝”,这种“发泡混凝土墙及采用其的温室大棚”已获国家专利,并在宁夏及周边省份推广建设300多栋。
为深入研究新型温室大棚在实际种植生产中的温度、采光等性能,科技园与兴庆区农业农村和水务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合作,自2020年11月到2021年2月,通过安装温室环境检测仪进行测量,发现大棚室内平均气温为12.6摄氏度,最高气温平均值为34.3摄氏度,最低气温平均值为8摄氏度,极端低温值维持在6摄氏度,能够满足越冬果蔬生长的温度需要。
粉煤灰储能日光温室大棚(新华社记者唐亚蒙 摄)
有了科技力量的加持,新型温室大棚的“温度优势”成为设施农业的“产量优势”,从而转化为良好的经济效益。按种植西红柿计算,新型温室大棚越冬栽培西红柿产量较传统日光温棚可提高29%,每棚每年可生产3.2万斤,年均收入8万元,除去各类折旧费用,较传统日光温棚可增加收入1.9万元。